施工升降机租赁信息
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部,其中宜配置一部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此举的目的是解决一些患急性病或意外伤害需要担架转运的患者,方便抢救及转运。但如今我省海口市、三亚、琼海等市县高层住宅楼(十二层以上)实际情况都没有配置(除医院配有及部分酒店安装有一部客货两用的“服务电梯”或观光电梯外),即配置一部可容纳担架的电梯几乎等于零。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日前强调,在日后的工作中要求设计部门在住宅设计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电梯的数量和加大电梯尺寸的设计,以增强电梯使用达到可容纳担架的便利性。
A 市民担忧 高层楼房没有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省人大代表饶世立认为,随着住房体制的市场化进程加快,高楼不断增多,城市居民住宅小区内配置了一些公用设施,如高层住宅配置了电梯,但目前我省高层住宅电梯普遍过于窄小,对一些无法站立的病人,担架往往被拦在电梯门外,给医疗救护带来了一个难题。这是每个市民都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哪天家里的老人摔着了,需要医生来抢救,这担架进不了电梯,10多层的楼房医生要担着病人下楼,是个大难题。再说有些病是需要和时间赛跑的,用不了电梯,肯定对病人的抢救耽误不少时间。 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部,其中宜配置一部可容纳担架的电梯,目的是解决一些患急性病或意外伤害需要担架转运的患者,方便抢救及转运。但是,据记者了解,海口市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配置一部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楼房基本等于零,这种现状实在让人担忧。
B 记者调查 2701部高层电梯没一部可容纳担架
在海口龙昆路、海秀路、南海大道等多处高层住宅楼(十二层以上)调查发现,被调查的高楼都没有配置一部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从海口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得到的数字显示,海口市居民高层住宅小区及宾馆高层(十二层以上)电梯配置电梯共有2701部,按规定每栋楼宜配置一部可容纳担架的电梯,但实际情况都没有配置(除医院配有及部分酒店安装有一部客货两用的“服务电梯”或观光电梯外)。 很多市民认为,要在现有的高层楼盘中要求改装可能比较困难,可以要求今后新开发的楼盘安装大电梯,以便于医疗急救。为此,不少市民认为开发商在设计建造高层住宅楼时,应考虑到医疗急救问题,每一栋高层住宅楼起码宜配置一部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而建设规划部门应严格按照《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规定: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部,其中宜配置一部可容纳担架的电梯,对新开发的高层住宅楼进行检查和验收。
C 医生直言 高层住宅楼电梯是生命的“升降机”
不少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此前虽然没有注意过高层住宅要配置一部可容纳担架电梯这个问题,但想想“其实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人命关天”。 海口市民李小姐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小区楼高达20层,她住在18楼。虽然有3部电梯,但由于每部只能乘坐12人,空间有限,每次坐电梯都要花很长时间。李小姐认为,高层住宅安装一部医疗电梯非常有必要。她说:“我所住的那栋楼的电梯只能勉强让一个人斜着躺下,担架肯定进不去。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由于高层住宅楼没有配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让我们这些急诊医生极为棘手。”海口市120中心一急诊医生对记者说,急救就是跟死神赛跑。以心跳骤停病人为例,心跳停止1分钟之内及时进行心脏按压,有90%的病人可以复苏;超过4分钟,情况急转直下;超过6分钟,复苏的希望会很小,活过来只怕会变成植物人;超过10分钟,几乎没有生还的机会。对于住在高层楼房的病人来说,无论是由专业人员来接走,还是由病人家属运送,高层住宅楼中,电梯都是生命的“升降机”。 一旦高层住宅中出现脑出血或心肌梗塞病人,这些病人只能平卧,不能随意颠簸,而且不能耽误时间,否则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危急情况。比如:不久前,120救护车出诊到某一高层楼盘救护一位心肌梗塞病人。“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在病人家好不容易把重约80公斤的病人抬上担架,”可到了电梯口才发现,担架根本放不下,医护人员只能从20多层高楼抬着病人下来。由于抬担架过程中免不了会有些轻微的晃动,病人出现病情变化不得不停下来抢救,导致转送医院耽误了时间。
D 有关部门 设计时要求电梯可容纳担架 近年来,国家和我省高度重视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从国家到省里相继出台了许多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其中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贯彻执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琼建设?眼2005?演18号)、《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的通知》(琼建设?眼2005?演18号)等文件,对我省工程建设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