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泵租赁资讯 西服、领带,配上一副眼镜,多年来,工程机械行业巨头中联重科(下称:中联)董事长詹纯新,留给外界的永远是斯文、稳健的形象。
业界大佬们评价他:儒商,低调不张扬。网络搜索詹纯新的新闻只有寥寥几篇,与柳传志、马云这样家喻户晓的人物相比,曝光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柳传志是詹的好友,对他评价很高。詹做的事情,足以享受同等‘待遇’。”徐工集团一高管说。
同行给予如此高的赞许,并非顾及面子。从1992年带领7名技术人员贷款50万元创建中联,到如今产值将突破500亿元的两地(A股、H股)上市公司,足以见其手腕和智慧。目前,他正带着公司做“十二五”规划,要在五年内将产值做到1000亿元,继续书写一个财富聚集的神话,一个品牌成长的传奇。
18年,儒商詹纯新是如何把一个科技院所一步步打造成产业帝国的?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总部位于长沙的中联,揭秘其独特的发展模式。
索罗斯“盯上”中联
“很多公司都做得很好,我们学习的榜样还有很多。”
发行8.7亿股,融资预计超过150亿元,本月23日将在香港H股挂牌上市的中联,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前日,市场上传出金融大鳄索罗斯盯上中联,拟出资1亿美元认购,更是让中联成为港交所今年的压轴新股。砼泵租赁资讯
据香港媒体报道称,中联的国际配售已获超额认购,高瓴资本等四家机构认购了8300万美元,该股主要投资者AnchorInvestors认购超过了24亿美元。
在备受国际资本关注的背后,是公司骄人的业绩:公司预计今年产值突破500亿元,利润达到45亿元。但面对记者的采访,詹纯新依旧表现出了一贯的低调:“很多公司都做得很好,我们学习的榜样还有很多。”
被市场“逼着”创业
“当时最大的设备,是花了5000元买的一个钻孔的台钻——全部的家当。”
在长沙银盆南路361号,有一栋4层楼的老房子,这里就是中联最早起步的地方,詹纯新就在此办公。而记者走进离其不远的中联麓谷工业园,呈现在面前的则是另一番天地:整齐的厂房和设备,全现代化的生产线。
在工厂门口,陈列着一张老照片,1992年公司成立的那一天,詹纯新和另外一名伙伴高举公司的招牌,脸上笑容满面,那年他37岁。如今,这张照片被定格为最珍贵的回忆之一。
中联的前身是长沙建机院,与很多科研院所一样,靠全额拨款维持生存,靠科研项目、向制造企业卖技术、卖图纸赚钱。当时有名的“湖北楚天”就是他们的客户之一。
但好景不长,一些简单的、没有创新的图纸越来越不值钱。到后来,6个技术人员一年设计一套图纸,只卖了3万元。能干的技术人员有的出国,有的跳槽,建机院面临垮掉的危险。
看到许多企业靠购买建机院的图纸发了财,身为建机院副院长的詹纯新再也坐不住了,他带领7名员工,靠50万元贷款创立了中联公司。 没有厂房,詹纯新租了一个200平米的车间,没有工具,用榔头、扳手、螺丝刀操作。“当时最大的设备,是花了5000元买的一个钻孔的台钻——全部的家当。”回顾当年创业艰难,詹纯新说,“完全是市场所逼。”
停产半年重新设计
詹纯新回忆,这是他创业中最为难忘的事情之一。
1993年,公司就自主研发生产了10台混凝土输送泵,获得利润230万元。然而,到了第二年,顾客就普遍反映产品存在一些问题。
是停产还是继续生产,这道难题摆在各位创业者面前:继续生产,公司还可能获利丰厚;停产检修,意味着公司创业很可能夭折,刚打开的市场会失去。最后,詹纯新果断抉择:停产半年重新设计。
半年之后,中联第二代混凝土输送泵在主要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媲美的基础之上,单一性能超越了国外同类产品,很快就打开了市场,并引来国内同行纷纷效仿。
之前,同类型国外产品占据国内市场份额95%,国产占5%,而几年后,这个数字就倒过来了。詹纯新回忆,这是他创业中最为难忘的事情之一。
从那之后,公司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并在2000年成功登陆A股。
独创中联并购模式
中联恰恰拥有低成本优势,收购CIFA后,可弥补国际知名度不高,技术弱的缺点。
上市之后的中联产品线依然不够丰富,像起重机械、环卫机械等都还没有涉及。为了进一步做大,詹纯新开始走上了中联独特的并购路线。
2001年,中联收购了英国保路捷公司,产品拓充非开挖机械;2003年并购实力比自己还强的浦沅集团,产品拓充工程起重机械。随后还陆续收购了陕西新黄工、华泰重工等十余家企业,被被业界誉为“并购王”。
引起社会对中联最大争议的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中联收购当时全球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CIFA公司,一举成为全球最大混凝土制造企业。
然而,中联之举引来各界热议,有人说这是蛇吞象,也有人说买亏了。同城兄弟三一重工直到今年10月在武汉召开的工程机械年会上,仍公开炮轰中联收购CIFA案不得时不得利。
对此,詹纯新表示,CIFA是全球品牌企业,有很好的技术、市场渠道和管理。只是产能有限,生产成本高,容易错过市场机会。而中联恰恰拥有低成本优势,收购CIFA后,可以弥补国际知名度不高,技术弱的缺点。
“收购是否成功,等两年后再评价。”詹纯新说,公司之前并购了诸多企业,都取得了成功,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成熟的经验。收购CIFA是公司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双方正在进一步融合中。
谈及“中联并购模式”的核心,詹纯新表示,公司收购一家企业后,首先引进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导入中联的企业文化,但对于原公司的领导班子等基本保持不变。同样,在收购CIFA后,对原CIFA公司的高管依然没有做出重大调整,仍然以原班人马为主。
|